我国规模最大水下考古项目开启
我国规模最大水下考古项目开启,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威力”轮上,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启动仪式举行。古船将于年底前完成整体打捞迁移。我国规模最大水下考古项目开启。
我国规模最大水下考古项目开启13月2日上午,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
考古发现
上海市文物局自2011年起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2015年,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确认该沉船为民国时期的铁质军舰。随后考古人员扩大扫测和探摸范围,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自此,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拉开序幕。
△长江口二号古船位置示意图
水下探摸
经过六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从目前的勘测 ……此处隐藏2125个字……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此前,“南海一号”于2007年12月整体打捞出水、轰动世界。然而,由于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此次水下沉船打捞无法使用“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方法.
上海市文物局在听取专家意见,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大程度保留历史信息迁移沉船。
负责此次古船打捞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织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
技术方案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
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这样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此前,上海打捞局已经在今年1月使用该技术圆满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届时,顶进发射机架将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沉箱,沉箱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可以把长江口二号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的包裹起来,加上打捞设备的自身重量,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
为顺利护送长江口二号古船到达黄浦江边存放地,上海打捞局为沉箱量身定制一艘“中部开口”的工程船,沉箱可以严丝合缝嵌入其敞开的中部。随后,工程船将“怀抱”长江口二号古船驶往目的地。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有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